水處理藥劑是工業用水、生活用水、廢水處理過程中必需的化學藥劑,通過使用這些化學藥劑,可使水達到一定的質量要求。它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水垢和污泥的形成、減少泡沫、減少與水接觸的材料腐蝕、除去水中的懸浮固體和有毒物質、除臭脫色、軟化水質等。目前由于世界各國用水量急劇增加,同時各種環保法規(水凈化法)相繼制定,而且要求日益嚴格,所以對于各類高效的水處理藥劑增長很快。在我國,與日益嚴峻的水資源危機矛盾的是水處理藥劑的生產能力很低,質量也得不到保證,所以加快我國水處理藥劑這一環保材料產業的發展迫在眉睫。
我們通常說的水處理藥劑以絮凝劑,殺菌滅藻劑,阻垢緩蝕劑為主。水處理藥劑有固體和液體之分,因此加藥方法也不相同。實際處理的加藥方法大政可分為定期加約法和連續加藥法兩種。水處理藥劑產品有凈水絮凝劑、阻垢緩蝕劑、殺菌劑、助凝劑鋁鹽為主。
水處理藥劑絮凝劑定期加藥法又叫間斷加藥法,做法是往循環水中加入較高劑量的藥品后停止加藥一段時間,待藥劑濃度降低至某一數值或經某段確定時間后再補加藥劑至原來的較高濃度。此法一般較省事,但藥劑耗量大,藥劑濃度經常變化而影響處理效果,所以一般漢在較小的系統和缺人手相設備的時候用。
水處理藥劑絮凝劑連續加藥法,即連續的往冷卻水中加入與消耗量相同的藥劑,使水中藥劑濃變維持基本恒定,它避免了藥劑濃度的頻繁變化,也比較節約。但必須配備有藥劑鍺罐和能夠調節流量的加藥設施,儀表和控制設施也應比較完備。
生產實際中水處理藥劑的消耗不僅僅取決于排污、風吹和滲漏損失的水量。水處理藥劑在冷卻水系統內也會消耗一部分,如藥劑發生分解或水解,與水中的還原性物質發生反應等。因此,除可用藥劑的消耗方程來估算藥劑濃度的變化外,還應進行必要的分析監況,以便能較好控制藥劑的濃度。采用多組分藥劑時,可以著重分析最易消耗的某些組分、輔以分析其他組分來幫助控制藥劑的濃度。
典型冷卻水處理法中介紹的處理方案的藥劑濃度已考慮到經受一定程度的濃度波動。如果系統發生了較大的紊亂,一般應稍提高藥劑的濃度,然后再根據事故發生的原因采取適當處理辦法。水處理的藥劑品種較多,性質不一,在貯存、配制和使用時都應遵照其使用說明,不應草率處理。如鉻酸鹽可與鋅鹽配制成溶液,但不應將聚磷酸鹽也一并加入,因為在酸性時聚磷酸鹽會迅速水解而失去應起的效能;把聚磷酸鹽和鋅鹽一起配制往往會發生氫氧化鋅沉淀;加熱配制大量聚磷酸鹽溶液供長期使用是不當的,因為聚磷酸鹽易水解。在使用粉劑的·應防止結塊,投入水中的速度也不應太快,一般應待一種藥品充分溶解后再加第二種藥品。如藥劑數量太多,再分批投加。藥品投入順序也應注意,先投入足夠分散劑,再投入易發生沉淀的藥劑。
|